今天是:
最新公告
·关于开展 2020 年第五期“研...
·关于开展 2020 年第四期“研...
·关于集中收看2019年全国科学道...
·关于开展 2019 年第四期“研...
·关于举行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
·关于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
·关于开展 2019 年第三期“研...
·关于开展 2019 年第二期“研...
·关于开展 2019 年第一期“研...
·关于开展 2018 年第五期、第...
热点文章
先进示范 当前位置:首页» 先进示范
唐克丽教授
来源:凤凰资讯    作者:    上传时间:2015-10-26

《凤凰资讯》不息的探索
《凤凰资讯》  2015年10月26日


唐克丽教授


  人物档案
  唐克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家,1932年生于上海市,1954年到陕西杨陵参与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的筹建;先后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如果说长江是她的生命之根,那么黄河就是她的事业之基。83岁的唐克丽有着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等多个桂冠,但她最骄傲的却是扎根黄土高原60多年、野外考察行程累计5万公里的治黄历程——


  治黄考察先锋队员
  骑着毛驴翻山越岭勘察采样

  “没有交通工具,骑着毛驴,背着简陋的仪器翻山越岭勘察资料,一步步地从无到有走到现在,可以说我是全国治黄考察队的先锋队员!”10月21日,唐克丽告诉记者。
  1954年,22岁的上海姑娘唐克丽以优异的成绩从山东农学院毕业,按说像她这样花季的年龄,手捧大学文凭回到原籍上海或到某个大城市安排个工作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带着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的豪情,来到当时还是一个不通电的农村小镇——陕西杨陵,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中。当唐克丽第一次踏上黄土高原时,莽莽黄土支离破碎的地貌和满含泥沙的黄河浊浪令她震惊,激起了她追求科学的激情,坚定了她扎根黄土高原、献身水保事业的信念。
  1956年开始的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使唐克丽迈出了黄土高原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考察跨越陕、甘、晋、宁、蒙五省区,作为地学组唯一的女同志,她每天和男同志一样步行五六十里,下沟上山,采样背土。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唐克丽一攀山爬坡就气短,嘴唇出现紫绀,尤其到海拔较高的地区,甚至因缺氧出现过短暂昏迷,而第二天仍照常踏上新的征程。此次考察徒步穿行黄土区4000余里,她不仅直接观察到各类土壤发育和侵蚀发生发展过程,而且绘制了各类土壤分布及侵蚀图件,为此后的侵蚀学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地学基础。
  1962年,唐克丽在原苏联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以优异成绩获土壤侵蚀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国,仍到水保所继续实现自己的信念。在朱显谟先生的指导下,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土壤侵蚀研究室,挑起了发展我国土壤侵蚀学科的重担。


  侵蚀研究树丰碑
  建起我国第一个土壤侵蚀研究室

  10月21日,记者见到唐克丽教授时,满头银发的她正在幽静的西农大院子散步。据唐克丽讲,留苏回国后,已经30岁的她进入了最艰难的“爬坡”阶段。“一心扑在工作上,直到32岁和38岁才生了两个孩子,侵蚀模拟实验研究极其辛苦,她一年中的多半时间都是在野外。”为此,在孩子蹒跚学步期间,甚至在她们求学的关键时刻,唐克丽都没能陪伴在她们身边。她曾在一次赴粤南的水土流失考察中因劳累过度而引发心脏病卧床将近一年。病稍愈,她又拖着羸弱的身躯,一头扎进土壤微结构研究领域。“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就这样,唐克丽以顽强的毅力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坚持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研第一线,以累累硕果奠定了她在国内乃至国际水土保持界的学术地位。
  据介绍,作为我国现代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唐克丽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规律,首次提出了半干旱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强烈侵蚀中心,是黄河粗泥沙主要来源区和现代沙尘暴的激发区,该成果促使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增补了水蚀风蚀交错区,对完善区划和区域水保与沙尘暴防治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唐克丽创建了符合我国土壤侵蚀的坡耕地面蚀—细沟—浅沟—谷坡切沟链状侵蚀动力机制研究模式,取得坡耕地侵蚀对加剧沟蚀和增加入黄泥沙量的新论据,首次提出以发生浅沟的临界坡度作为退耕上限坡度新标准和坡沟系统“侵蚀链”新概念,该成果对重新评价坡、沟侵蚀和提高治理效益都有突破性的意义,为国家确立强化坡耕地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决策与举措提供了科学支撑……
  据了解,唐克丽还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土壤侵蚀研究室,主持创建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了子午岭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观测站等,这些实验室和野外试验站如今已成为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


  黄土高原感情深厚
  让我死后看着治理过的黄河

  上世纪90年代是唐克丽一生中最繁忙、承担任务最多的时期。当时,年过半百的唐克丽担任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等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等课题。尤其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和发展,几乎耗尽了她全部心血。1995年11月,历经八年酸甜苦辣的奋斗,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退休后的唐克丽一边继续着她对黄土高原不息的探索,一边开始系统总结,著书立说。2005年出版的《中国水土保持》一书即是她呕心沥血、耗时四年的结晶。这部125万字的学术巨著,由她主持并协同国内水土保持科研单位和高校的30余位专家共同完成,贯穿了她毕生的学术思想和科研积累。同时,唐克丽先后直接指导和培养青年人才30多名,把几十年探索的研究思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2005年底,唐克丽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与同样获得过此奖项的丈夫李玉山研究员一起捐资16万元,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设立了“李唐资源环境奖学金”。她说:“我盼望着这些青年人才能凝聚成强大的集体力量去攀登世界高峰。”
  采访中,唐克丽告诉记者:“我深爱着这片土地,长江是哺育我的母亲河,而我把一生的精力奉献给了黄河,广阔浑厚的黄土地,已经成为我生命中魂牵梦萦的一部分,我会告诉家人等我死后将骨灰洒在黄河里,让我死后看着治理过的黄河……”
 

  原文链接:http://news.ifeng.com/a/20151025/45990858_0.shtml


 



责任编辑:$curArticle.query1
COPYRIGHT © 2008-20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1586号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维护:网络中心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