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旁人眼中,作为业内知名人士,深圳市如意小学副校长胡红梅,是全国儿童公益阅读领域的领头人。然而近日,这名曾经被评价为“读书量大、从教经验丰富、非常勤奋”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却因为**、学术不端,几乎在一夜之间跌下神坛。
广东省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感动深圳教育年度人物、深圳十大全民阅读推广人、“阅读改变中国”年度十大点灯人……这一个个头衔,无不彰显着胡红梅在教育与阅读推广领域的“非凡成就”。与此同时,她在个人著作中为各个年级学生开具的儿童阅读书单,也在师生与家长群体里广受好评。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胡红梅的多本著作,竟然都是抄袭之作。2月23日,作家陈迅喆在朋友圈发文,直指胡红梅抄袭其作品,随即掀起了一场针对胡红梅的“打假热潮”。通过比对,人们发现,胡红梅分别抄袭了《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课》《假如要有学习单》《小学中高年级共读共写指导书》《绘本有意思——幸福共读法宝》等多部由他人编著的图书。在一系列铁证面前,深圳龙岗区教育局对胡红梅作出了严厉处分,她的职业生涯终究走进了自作自受的“死路”。
面对昔日的儿童阅读“领头人”身败名裂的结局,有人或许会问:她以前为儿童阅读推广事业作出的贡献,为何不能“以功抵过”?又为何不能让她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以自己的努力“戴罪立功”?面对这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搞清抄袭与学术不端问题的恶劣本质,便能给出答案。
抄袭与学术不端,本质上是一种欺骗,也是一种偷盗,这种行为,相当于把别人的心血偷来,给自己的私利添砖加瓦。对于一个靠偷盗与拼贴完成创作,并以此换取名声、金钱与成就的作家而言,用“欺世盗名”形容其学术不端行为可谓毫不过分。正如任何建筑都不可能矗立于流沙之上,靠着欺骗与偷盗得来的成就,也支撑不起任何谬赞与虚名。
因“学术不端”毁于一旦的名人之中,胡红梅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其中有成就斐然的科研先锋,也有炙手可热的政界要人,有著作等身的文坛名手,也有光芒四射的演艺明星。与这些“同罪者”相比,胡红梅此前的名声与“美誉”,根本算不得什么。“学术不端”这四个字,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能够让这么多名人的形象轰然倒塌?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反思。
对于胡红梅这样的作家而言,被指作品抄袭,自然是致命一击。但是,也有不少名人,其学术不端行为,其实与其核心成就并无关系。有些外国政客,仅仅因为上大学时抄袭过同学的作业,就彻底与自己的政治生涯说了再见,曾经引发学术圈“地震”的国内影星翟天临,其抄袭行为也与其演艺事业无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是具体、孤立的问题,更是一面能够照出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镜子”。在这面“镜子”的照射下,被照得原形毕露的,是这些人的人格缺陷。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倘若失去了信用,要重建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抄袭、学术不端这样的行为,社会只有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才对得起“公平”二字,才不辜负那些本分、诚实、用心的人。我们也希望胡红梅的故事,能够称为又一个教训——学术不端或许能够在短时间里获得巨大的收益,但不可能永远骗过所有人。(杨鑫宇)
[ 责编:李海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