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公告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度学风...
· 第一期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宣...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度学风...
· 【资环学院】组织优秀本科生学习“...
· 【园艺学院】举办“2012年科学...
· 关于举办“2012年科学道德和学...
· 信息学院携手企业“把脉”集中实践...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度学风...
· 【研究生院】积极参加西部大讲堂暨...
· 【资环学院】举办班主任推进学风建...
热点文章
先进示范 当前位置:首页» 先进示范
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育部创新团队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易同民    上传时间:2012-03-29
风清气正勇登攀
——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育部创新团队

  2011年12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的“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供求均衡与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2011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开创了该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入选国家级创新团队的先河。谈到这支年轻团队的迅速崛起,人们都认为其既得益于长期发扬民主求真、争创一流的精神,更与其自身表现出来的严谨务实的学风密不可分。

建章立制严谨治学

  为了破解随着改革不断深化而出现的农村金融难题,尤其是我国西部农村地区“贷款抵押难、资金筹措难、农村产权变现难”的问题,不断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6年以“农业经济管理”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农村金融学科,随后汇集农业经济管理、金融学、应用数学、系统工程等多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了旨在针对农村金融热点、重点与难点前沿问题协同攻关的“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供求均衡与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研究”创新团队,为破解农村金融难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与人才支持。该团队49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7人,博士学位占94.1%,专职研究人员平均年龄只有42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一直拥有着很强的实力和很高的知名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创始人、老一辈著名农业经济管理学家万建中、王广森等教授,不但以丰硕的成果闻名全国,更以优良的学风为学界所称道。

  为了确保完成肩负的任务,创新团队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学习、传承、发扬老一辈专家优良学风作为团队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结合学校有关规定,团队对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对成员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在晋职、评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学术失范问题的甄别;要求成员坚持科研操守,正确处理学习、借鉴与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关系等。

  这些规定不但要求团队成员自己做到,也要求其所带的研究生严格遵守。一次,团队成员所带的一名研究生发表论文时,由于引文不规范而被有关方面怀疑抄袭。得知这一情况后,团队负责人立即组织教授委员会的专家对此进行核实、甄别,直到最后弄清了真相,排除了抄袭嫌疑。随后,团队又要求大家从此事中汲取教训,对撰写、发表文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严谨、规范,斟字酌句,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团队负责人罗剑朝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游龙,去年暑假负责西部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事前他已作了充分的准备,本以为修改三、四次就会通过,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调查问卷前前后后在导师指导下共修改了15次后才最终定稿。

  据罗剑朝带的博士生王选庆回忆,他的学位论文先后被导师修改过8次,每次修改稿上都留下了导师密密麻麻的笔迹。他表示,罗老师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观察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启发式的指导方法,给他的学业以莫大的帮助,并将使他终生受益。

  团队还要求团队成员建立研究生学术月报告制度,以培养研究生认真、务实、严谨的良好学风。在学术月报告报表里面要求涵盖六个方面的内容:阅读的参考文献、参加何种调研活动、参加哪些学术讲座、论文写作情况、本月学术总结和评价、下月学术安排,并且每一项内容都有具体的细则要求。研究生们纷纷表示,在这个团队里面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学到了一种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不仅是做学问所需要的,更是做人所必需的。

  严格的要求,养成了团队严谨治学的良好风气,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证。

脚踏实地诚信科研

  团队负责人罗剑朝教授认为,科学研究工作一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与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不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则应更多地侧重于社会调研,要走进农村,扎实调研,取得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和鲜活案例,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这样才能取得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注重深入细致深入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早已成为该团队长期自觉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了做好有关项目的调查工作,为研究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团队常常是从调查方案的形成,问卷的设计,到数据整理,都要提前反复进行集体讨论;调查正式开始之前,还要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强调实地调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甚至连如何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确定不同的交谈方式都涉及到了。调查开展过程中,更是克服各种困难,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

  2010年8月,团队组织成员及其研究生,深入西咸新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农村金融入户问卷调查。白天大家冒着酷暑走访农户,每天晚上还要召开会议,讨论白天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完善第二天的调查方案。一个月时间,他们深入360个农户,完成了360份问卷调查,从农民家庭收入、储蓄、贷款现状、贷款运用、产业发展、对农村金融工作的看法与建议等方面,搜集数据上万份,归纳问题50多个,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专题调查报告,提出了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建议和思路。专题调查报告上报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后,得到了主要领导的肯定;随后省委、省政府下发的有关农村发展的文件,就采用了他们的调查数据和结论。

  像这样大规模的调查,对这个创新团队来说已经是一种经常性的工作,仅2011年就组织过7次。

  才入学几个月,却早已参加过9次调研的硕士一年级刘浩同学觉得自己在团队里能学到很多、成长得很快,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问卷的设计讨论、研究方法的使用、数据的整理分析,这些过程让刘浩同学真正地理解了老师们强调的“经济学、管理学就是社会的医生,要把脉号诊,必须深入基层”。这样密集的调研,让学生在实践中很快转换到研究角色中,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社会,对问题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做起学问来也更加脚踏实地,缜密严谨。

  团队这种严谨扎实的科研作风,不仅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肯定,也吸引了国外同行的目光。2011年1月开始,对中国农村金融问题感兴趣的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肯尼迪政府学院,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系及企业消除贫困国际组织等单位和机构,与该创新团队联合组成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组,合作开展“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潜力与发展”大型调查研究项目,以期探索中国农村金融“一揽子”解决方案。现已在陕西白水县、眉县组织开展了两轮农户、涉农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机构、苹果(猕猴桃)投入产出等4套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收集样本数据10万多个,已完成了第一轮调查分析报告。后续的工作于今年继续进行,最终研究结果将上报中国银监会。
 
优化学风硕果累累
  长期形成的优良学风,促使团队成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也为团队高质量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团队负责人罗剑朝在学风方面率先垂范,带头严格要求自己。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就注重养成脚踏实地、潜心钻研、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如今,即使身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仍然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孜孜不倦,勤奋耕耘,除了出差,办公室常常是他节假日必呆的地方。他现在仍常常带着同事和研究生,不畏酷暑严寒,奔走农村田间地头、深入农民家庭炕头进行实地调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团队成员和研究生作出了很好的表率。正是由于具备了优良的学风,求真务实做学问,开拓思路求创新,才使得他在农村金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34岁就破格晋升为教授,35岁成为当时西部地区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他主持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20余项,出版8部学术专著,主编8部教材,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国家一级学术刊物90篇,SCI收录1篇,SSCI收录1篇,CSSCI源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农业经济》、《财政》等转载。这些突出成绩也为他赢得了应得的荣誉,他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并获得“陕西省首届优秀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陕西省青年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团队骨干成员王静,由于多年来的勤奋刻苦、悉心钻研、严谨治学,使她先后完成了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求学历程,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授、博导,成为农村金融研究领域的新秀。2006年8月-2007年9月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她独立完成的论文获该校商学院科研论文奖。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等研究项目9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EI、CSSCI、人大复印资料检索20余篇,前不久成功入选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团队骨干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管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孔荣教授,长期从学风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学识水平和科研素养不断提高。她先后赴台湾中兴大学农经系访学,赴联合国大学世界经济发展研究所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系开展合作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10项,并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JSL基金项目——“发展中国家小额信贷研究 ”中方负责人。先后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50篇,其中4篇被SSCI收录。曾获国际出版集团(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杰出论文奖。

  每个团队成员身上表现出的良好素养,凝聚成了这支创新团队整体的良好学风,大大提高了团队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了团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团队先后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农业部软科学基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中国农村金融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金等省部级重点课题30余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300 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SSCI收录6篇,CSSCI收录108篇,许多研究成果已被各级政府部门采用。如团队完成的关于“西部地区农地金融制度构建方案与风险分担”的研究成果已被国家有关部委采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此于2009年12月被国家银监会列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示范区;团队长期倾心重点研究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的相关成果,也已被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采纳,应用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实际工作中,真正实现了农村产权与现代金融的有效对接,初步解决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等农村金融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难题,《金融时报》、《陕西日报》等媒体对农村金融的“杨凌模式”均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务实严谨求创新,风清气正勇登攀。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供求均衡与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在今后的征程中不断发扬优良传统和良好学风,为建立我国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网络编辑: 清扬
COPYRIGHT © 2008-20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1586号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维护:网络中心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